出租屋里的冗余物品

出租屋里的冗余物品

如果现在让我从零开始,我会怎么做?假设我来到了一个新地方,通过打工维持生计,在非常窘迫的情况下,我大概会住在青年旅馆里。这种条件下,无法携带太多东西,最多只能有一个行李箱和一个背包,这就是全部的家当。

行李箱里放笔记本电脑及其附属电子产品、一两套更换的衣物和鞋子,以及其他必要但不常用的东西;背包里则装着身份证等证件或票据、食物、洗漱用品,以及旅途中频繁需要使用的物品。

如果比较幸运,能找到一个廉价的单间,那除了需要添置被褥和热水壶外,和住在青年旅馆也没太大区别。在这种房间里可以做饭,但如果没有共享厨房,做饭也会变成一件消耗耐心的事。

这段假设并非无的放矢。大概从四天前开始,我陆陆续续地收拾出租屋。现在,除了笔记本电脑相关设备以及睡觉用的被褥外,基本上都已经打包好了。最开始的时候,我先将厨具装进快递箱,随后用打包袋装好所有需要寄回家的衣物。昨天,我把阳台——我用来做饭的地方——彻底清理了一番,如今看起来清爽多了。现在,还剩下一些床下退房时留下的购物包装盒没有扔掉,这是今天的任务。

刚搬进这间出租屋的时候,屋里只有一张床和配套的床头柜、一个书桌和椅子、一个衣柜以及一个简易衣架。半年下来,我只添置了一个家具——一个大书桌。除此之外,就是各种生活用具和消耗品,整体上没有太大变化。但现在看到墙边堆着大大小小的行李袋,还是觉得自己带来了太多冗余的东西。

事实上,这种“冗余”的感受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刚住进来不久,我买了一个手机支架,花了将近一百八十块钱。这个手机支架是和我旧行李箱里的一堆手工工具一起买的,最初是想用来制作立体卡片,但最后不了了之。前几天我以半价卖掉了这个手机支架,而其他工具至今还堆在我的行李箱里。后来,不知从哪儿冒出来的念头,我又买了一台二手打印机。可惜只用过一次,就再也找不到使用它的理由了。出售手机支架的同一天,这台打印机也以半价的价格处理掉了。

其实,这两件物品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这些故事通常从一个想法开始,紧接着是一阵短暂的热情,热情很快消退,最终以被闲置的物品告终。它们就像是某种美好愿景的骨灰盒。

相比将这些打包好的物品寄回老家,我更倾向于直接扔掉,尤其是那些衣物。老家堆满了衣服,就算已经不合身或者非常破旧,家人也舍不得扔。对其他物品的态度也一样,到处堆满东西,但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用。

不仅是生活中的实体物品,我在互联网上也堆积了大量冗余的信息资产。每当我注意到它们,就像走进一间堆满衣服的房间。每一件衣服看起来似乎都有可能在某天派上用场,但实际上,真正经常穿的就那么几件。这些“信息衣物”不仅占据空间,更占据了我的思考容量,带来令人不适的窒息感。然而,我确实拿它们没办法,数不清的账号,不知从何清理起。

除了行李箱和背包里的物品,其他的都可以扔掉。有意思的是,每次我处理掉这些冗余物品时,总会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么看来,或许它们的存在并没有真正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好,甚至产生了相反的效果。

最后更新于 2025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