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按计划行事的日子里

这是我第二次散步,我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项活动。很久之前我就有每天外出散步的想法,也将这个想法付诸实践过,但最终都不了了之,没能继续这项活动。可能是觉得散步的过程太无聊了,穿行于城市之中对我来说有些无趣。在城市散步和在乡村散步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我喜欢踩着泥土穿梭在树木之间。为什么我现在喜欢上在城市散步了呢?我觉得主要原因是我开始在散步的过程中与自己对话,我端着手机,使用语音转文字工具记录我散步时的思考或者想法,就像有了一个知己朋友的陪伴,这种感觉真的很奇妙。

我绕着小区的一小块区域走了三圈左右,路途中有不少摆摊的,各种小吃、蔬菜、烧饼、烤鸭之类的。就算走100圈我也对这些诱惑提不起什么兴趣,我只对自己感兴趣。不妨聊一聊这次漫步我与自己谈论的东西。

我怀着沮丧的心情离开自己的房间,因为这一天似乎并没有按照某个“日程表”进行。这个日程表规定了我每天8点之前写作或者阅读1个小时左右,用热水冲一碗鸡蛋汤,加点糖和香油,这就是我的早餐,然后开始投递简历——我用自动化程序可以几分钟内轻松投递上百份简历,接着大概用4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学习面试知识——这是一天中的主要工作。到了中午,做饭,吃饭,运气比较好的话可以找到一个影视剧或者电影看一看,下午继续学习面试知识。这就是日程表中规划的每一天。

显然今天没有按照这个安排生活。昨晚睡得很晚,《星期三》这部电视剧让我着迷,今早起床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继续看《星期三》,甚至将早饭时间延后了一个小时,最终如愿看完了这部剧。遗憾的是最后一集剧情有些不尽如人意,不过整体上让人感到满足和享受。从几年前看完《亚当斯一家的价值观》这部电影后就对衍生作品充满好感,对其中的人物更是喜爱有加——尤其是星期三。结束这部剧之后我并没有就此打住,开始寻找其他影视剧,遗憾的是没找到值得看下去的作品。我大致浏览了将近40多部电影或者电视剧,最终只看了《决战中途岛》这部之前看过的战争电影。可以说我用在寻找影视剧的时间甚至比观看影视剧的时间还要长——当然,这对我来说是值得的。

我之所以沮丧就是因为没能按照计划行事,过去我可能要继续这么沮丧下去,但现在我不愿意继续这样下去,我开始与某种未知的力量对抗。我继续漫步在人行道上,我尝试着专注于漫步时的真切感受,而不是为今天没能按照计划行事感到懊恼。我开始谈论更多话题。

某段学生时期,我有一段逃学经历,这让我母亲非常担心。她担心我不听从老师的安排,担心我不写作业,总之就是这类事情。对于她的干预我感到不适,她毫不掩饰自己对我的担忧,不断地在我耳边问我有没有听老师的话,有没有拍照打卡之类的事情。那段时期我的生活中充满了对于学校的抗拒以及对于来自家庭的质询的厌倦。这种事情后来在大学又发生了一次,我再次逃学,甚至到达了辍学的程度,我的耳边再次充斥了那种声音。

第一次逃学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在家自学可能能比在学校取得更好的效果,此外,学校里的氛围真的让我难以呼吸,班主任像是《全金属外壳》中的新兵教练一样,简直可以用“变态”一词形容。在家里大闹一场后我最终回到学校,继续剩下的短暂高中生活。回到学校后继续被学校里精确到秒的时间表推着我走,没有机会验证自学的想法是否正确。

第二次逃学多多少少也和精神压力有关。当时正值疫情时期,封校许久,整个大学没有一丝生气。习惯了上网课,但实在难以习惯上课点名的老师,她们将出勤与最终成绩深度绑定在一起,有时我因为承受不起这个代价不得不选择守在这种课上,无心听课,也无心做其他事情。我的许多同学习惯了这种事,但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极大的煎熬。事实上,我很难说清自己逃学的原因,前面提到的这些只能是众多因素的一小部分,还有不少让我感到身心疲惫的事情,比如每天排很久的队做核酸检测、各种打卡、各种行程报备、书面作业等等。我的时间在他们看来似乎一文不值。或许是我太自私,也可能是自负,我最终拒绝配合做核酸检测。后续被一系列上级约谈,甚至于被警告,如果我感染了,会被警察逮捕。最终,我不知从哪儿来的勇气,决定愿意承担这种程度的代价。这让与我谈话的领导有些无奈,又或者是吃惊,我对于那时的记忆有些模糊了。我怀着一种难以言传的心情走出了办公室。在我离开办公室不到两天,戏剧性的事件发生了——全国解封。

逃学过后我在附近找了一个外卖员的工作。这份工作证明我是一个路痴,再加上中途爆胎、差点被车撞、在比宿舍环境还要恶劣的多人寝室住了一晚、电车中途没电等事件之后,我离职了。总共送了不到5单外卖。最终,我回到了学校。像上次逃学风波之后一样,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耳边又充斥着母亲的质询声。

我的家人是我见过的最不善于应对外部冲突的人,血液中流淌着纯正的“讨好型”血液。在我看来她们对我的担心充满了自私的意味。他们不希望我在学校引发任何冲突——无论多小的冲突,因为他们担心这些冲突会蔓延到自己的身上。他们对老师以及领导的电话充满恐惧,就像我对臭虫的恐惧一样。如果读者认为我有些不近人情,我并不反对,有时候“不近人情”可以作为中和“讨好型人格”的化学药剂。

看来今天又要推迟入睡的时间了。我在漫步时并没有想到这些内容,只是随口聊了几句。

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一个看起来特立独行的人,然而,相比于这句话中“特立独行”,我更关注“看起来”这个词。如果探究我特立独行的原因,在不同的时期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在遇到一个喜欢霸凌弱者的班主任的时候,我看起来特立独行,是因为我拒绝霸凌者践踏我的个人尊严,拒绝接受扭曲的价值观念。在这种情况下,我的所谓的特立独行只不过是在保护自己免受伤害。而其他人连这一点最基本的都做不到。当然,你也可以说他们有着更高的追求,比如考个高分之类的。

大学时期看起来特立独行,大部分情况下理由都非常纯粹——我很懒。我懒于做那些与我的自身利益没有紧密关系的事情,比如各种打卡、关注某某党政公众号、做某某任务然后截个图发给某某人、给某人投票然后截图、上课、写作业……只要我评估过后发现不做某件事不会影响到我毕业,我就不做。对于那些依赖这些东西达成某些指标的同学——比如评比奖学金,我还可以理解,毕竟他们都会被计入到综合分数里面。但是有些同学像我一样只图混个毕业证,他们竟然也要弄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着实让人费解。我不禁发问:你们的时间真的是一文不值吗?又或者,他们可能也像我的家人一样害怕麻烦。根据我的经验,拒绝这些事情确实麻烦,但只麻烦一次。

深夜十点,是时候结束今天的对话了。漫步过程中,我假设自己已经找到了工作,每天工作,休息时间很少,那时候我一定会羡慕现在的自己,羡慕我有这么一个“浪费一整天看电视和电影”的日子。所以,为什么要沮丧呢?

“只有现在加倍努力,以后才能过上不上班的日子!”我的左耳冒出这样的声音。

“滚!我他妈的现在就过着不上班的日子。”这个声音来自右耳。

最后更新于 2025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