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我的求职底线
晚上刮起了凉风,这与白天闷热的天气产生了强烈的反差。为了缓解房间里的闷热感,几乎整个白天我都将阳台上的遮光帘拉上,房间里黑咕隆咚的,让我想起了几年前我在老家生活的日子,那段时间我也很少见太阳。
今天投递的简历不多,但收到不少反馈消息——都是拒绝消息。有些是说我工作年限不够,公司不招应届生;有些则恰恰相反,公司只招2026届的毕业生。这几天我的求职节奏比较混乱,心态上也不太好,当然,还不至于到让我放弃的地步。几个月前我购买了一个简历辅导的服务,这些时间来我很少和他联系,今天趁着学校里的事情告一段落,又和他建立了联系。他说与我同期的学员基本上已经找到工作了,要我加把劲。
一直以来我都没有明确自己在找工作上的底线,今天我尝试着明确自己的底线在哪。关于就业方向的选择上,Java是一个不太明智的决策,如今Java市场已经过饱和,而我自身又不是这个赛道的头部选手,所以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但考虑到我才在南京这一座城市沟通了不到一千次,我不打算这么快放弃这个赛道。所谓的“大环境不好”只能说明成功的概率较低,但不管怎样,这个概率还不至于低到让人无法接受的程度。所以,这个概率游戏依旧可以玩下去。确定继续走这条赛道之后,接下来具体谈一谈底线问题。
在谋生与生活之间,我们需要找到自己的黄金分割点。
——佚名
确定底线需要发现自己真正关心的东西,这就要我去思考一个问题:我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这个问题有些宽泛,我需要聚焦在找工作这件事情上,这牵扯到另一个问题:我为什么那么急于找工作?
驱使我找工作的根本动力是实现经济独立的欲望。实现经济独立的方式有很多,有人继承家业、有人创业、有人找工作。对我来说,找到一份工作是实现经济独立的最便捷的途径。如果追问下去:为什么你想要经济独立?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经济独立是自由的基础。具体来讲,经济独立是做出具有影响力的决策的基础。我发现在我没钱的时候很少做决策,或者说没有做决策的资本。
回到上一个问题:我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我又开始犯困了。或许我前面提到过,我希望体验多元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感受,然而,在某种程度上,这与上班生活中的体验相冲突。上班就是将自己的时间出租出去,在这些租出去的时间里,我的意志要服从于买家,具体来讲是服从于公司里的掌权者。我在实习期间体验过这种感受,尽管只将自己的时间租出去了三个多月,我就已经身心俱疲,然而在当前阶段,工作是一种“必要的痛”,没有这种痛,生活便自然地朝向混乱的方向发展。
困倦再次袭来,但我坚持写完这篇随笔。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再次发生,我要将开始散步的时间调整到下午五点半,结束后大概是六点半左右,然后用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写作。写作完成后,刚好是准备睡觉的时间。
我想,我已经回答了上一个问题。我最关心的是自己能够拥有体验丰富生活的机会,而这又取决于我拥有多少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试想一下,我每天工作,加班到很晚,回到住处已经浑身无力,只想睡觉,或者过度补偿式地往自己脑子里灌输娱乐信息。或许这样能赚不少钱,但毫无疑问的是,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没有可持续性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将自由时间放在首位。基于此,我要寻找的工作,至少满足如下条件:每周工作时长不超过四十个小时。具体来讲,这可能是双休以及每天工作八小时的工作,又或者是其他符合正常作息习惯的时间组合模式。放在第二位的才是薪资,我愿意为了时间而在薪资上妥协,妥协的程度要视具体的城市经济水平而定。目前来看,我找工作的底线主要是由工作时间确定的,其他的都是次要因素。
在徐州生活的这几个月逐渐朝向无所事事的方向发展,已经连续多日,我在求职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为,无非就是每天投一些简历……
深夜十点半,我终于支撑不住了,困意让我没法组织流畅的语言。看来今天只能草草收场。明天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