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这样”,而不是“生活应该怎样”
我似乎从来没有为了一个长远的目标持续奋斗过。如果你问我有什么长期计划,我只能保持沉默。
有那么一些时间,我的一天过得浑浑噩噩,完全不像一个拥有积极生活态度的人。在这样的日子里,我逃避写作——因为这种状态下写出的文字要么矫揉造作,要么满口抱怨。如果我真的下笔写了这些东西,那么我将永远不会再阅读它们;它们如同我生活中的污点,是我不愿回忆的东西。
今天就是这样糟糕的日子,我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中不知不觉地度过了一天。早晨七点多起床,尝试着写点东西,但绞尽脑汁也没挤出几个字。到了八点,我开始在招聘软件上投递简历,总共投递了将近 100 份。烧好今天的热水,打了两个鸡蛋,放些糖和几滴香油,用热水一浇,这碗鸡蛋汤就是今天的早饭。嘴里的溃疡没有加重,上火导致的左耳炎症也基本上恢复正常了,无论如何,我今天不能吃外卖了,除非我任由上火严重下去。投完简历,我开始准备面试相关的知识,大都是一些记忆工作。
中午,主食是米饭和土豆炖猪肉,这次饭菜做得挺美味的。吃饭期间我一直在看一部名为《劫匪·追击雌雄大盗》的电影,或许今天最初的计划是学习面试知识,但事实是下午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看电影,陆续看完了《劫匪·追击雌雄大盗》、《战略特勤队》以及《战争·遗军之战》这三部电影。这是一个愉快的下午,但是我似乎不肯承认这个事实,因为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你在逃避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准备面试。这个声音让我对下午轻松愉快的时光闭口不谈,而是让我充满了最自己的怨言,就是那种我本该做某件事,但是我却没有做某件事的怨言。这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
在充满怨言的自由时光中,我很少写作。我觉得之所以在这段时期逃避写作,是因为我不喜欢这个时候的自己,或者说,我不敢直面这个时候的自己。每个人或许都畅想过某个理想中的自己,人们乐意看到自己理想中的一面,而不愿意直面阴暗和有着各种缺陷的自己。这是人之常情,同样,也是人性的弱点。
当我在写作时,我不得不面对真实的自己,倾听内心的声音,所有的都无法伪装,一丝的伪装都会让我的内心处于一种高度冲突无法自洽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几乎不可能完整的写下一句通顺的话。拒绝直面自己,就意味着拒绝沟通,而我所有的文字都来自与内在的自我沟通的结果,没有沟通就无法写作。
写作——尤其是公开写作,是一个自我暴露的过程,读者也是写作活动的参与者。正在打字的“我”是真实的我与读者之间的桥梁;事实上,正在打字的“我”也是读者的一份子。作者不是正在打字的“我”,而是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我”——思维上的“我”。
我常常以读者的身份阅读自己的文字,尤其是在回顾很早之前的作品时,感觉它们似乎并非出自我手,而是来自某个陌生人——某个愿意与我这样同样陌生的人交流的人。我仔细阅读那些字句,它们真挚而富有情感,作者仿佛就站在我的面前,我们展开一次次私密的对话。有时读到某些句子,嘴角会不自觉微微上扬,仿佛在说:“我懂你的意思。”
几年前,我有一位好友经常在社交帖子上自我忏悔。我还清晰地记得,他的每一个帖子都特别长,每一句话都在表达对自己的厌恶之情:他厌恶自己打游戏成瘾;厌恶自己不能在假期好好学习。我在想,或许终日打游戏不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但我现在更加赞同的事情是:彻底否定自己的生活方式比任何事情都更糟糕。
回想起自己多年的寒暑假假期生活,几乎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自我否定中度过。我终日将自己关在家里,无论外面多么的阳光明媚,我只是与电子产品为伴,不干别的,只是一味的娱乐。这种娱乐方式几乎完全取代了我过去田园式的生活方式,这种变故是我自我否定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假期生活中的自我否定从根本上来自对于“娱乐”的否定。试想一下,长达数月的学校时光,终日的生活节奏精确到分钟严格按照别人制定的时间表,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最好的情况是有一部 mp3 听歌。放假了,突然所有的娱乐设施全都具备了,像是来到异国他乡受到文化冲突一样,巨量的信息侵袭而来,让人招架不住。
新的娱乐方式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如果这成为了一个不可违抗的事实,那么,自我否定以及对于自己生活方式的厌恶又有什么意义呢?
你会认为过度娱乐是一个需要改变的缺点,当一个人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他会尝试着改变,但当他发现自己深陷于全新的娱乐方式之中无法自拔的时候,对他而言,要么接受这种生活方式,要么让自我否定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前者可能显现出人们常说的堕落或者庸俗的特征,但这是一种自洽的生活方式,处在这种生活方式的人能够接纳自己,承认自己的懒惰甚至是堕落;而后者则在一种与自我冲突的状态中维系生活,处在其中的人非但感受不到娱乐本身带来的情绪价值,反而因内心的持续冲突失去了迎接转机的力量,他的意志力在不断纠结和自我否定中消耗殆尽。
我在自我否定中度过了很多时光,尤其是那些珍贵的、可以让我自由支配的时光。我当然感到懊悔,但我尝试着不那么想,因为懊悔也是一种自我否定的形式。
坦诚地写作是一种对抗自我否定的方式,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的。当我写完“今天是浑浑噩噩的一天”之后,我要写的不是我有多么后悔又浪费了这样一天,也不是“我真的非常厌恶自己今天的种种行为”,我要写的是“今天,我看了很多电影,尤其喜欢《劫匪·追击雌雄大盗》这一部……”事实上,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今天做了什么”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自我否定意识的魔力在于,它会让人忽略真实发生的事情,而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我本应该做什么”这种事实上没有做的事情。或许在这种情况下我应该反问自己:“难道我真实的生活方式就是那么一文不值吗?”
我承认自己从来没有为一个长远的目标持续地奋斗过,这绝对称不上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事情。然而,将这样一个“不值得称赞的事情”升级为用来自我否定的事情,非但不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反而使自己越来越远离这个目标。我无法精确地说出实现目标的方式是什么,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在众多方式之中绝对不包括“自我否定”。
今天我想告诉自己:“生活就是这样”,而不是“生活应该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