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山林间的漫步
今天天气凉爽,清风拂过,体感微凉。在家呆久了,感觉无所事事,决定出去走走,目的地是附近的公园,大约要步行二十分钟。
这几天看电视看得有些多。当我找不到好电影,决定继续读加缪《西西弗斯神话》这本书时,顿时感觉不太习惯阅读文字。我有过很多次类似的经历:当我习惯了从一种感官刺激较强的媒介中接受信息后,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相比之下感官刺激较弱的媒介。这与人体内的某些化学物质有关。吸毒者之所以会对毒品产生强烈依赖,是因为他们已经无法从正常生活中获取到与毒品等价的感官刺激。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我认为文字媒介能够带来更多价值,那就要对视频媒介保持警惕与克制。
我很少在下午散步,今天是个例外。路上,我常常在公交站歇脚。我坐在站台的长椅上,看起来像是在等待下一班公交车,实际上我坐在这里与公交车毫无关系。轮胎摩擦柏油路的声音从未停歇,走在人行道上让我回忆起几个月前的杭州之旅。那一天,我在毫无计划的情况下孤身前往杭州求职,当天又仓皇返程。期间,我想找个安静的地方打电话,直到电话电池耗尽也没能如愿。这大概就是城市吧。
散步对我的情绪有着显著的调节作用。如果我依旧像以前一样整日宅在屋里,满脑子想着找工作、找不到好电影之类的琐事,我只会变得越来越消沉。这让我本就消瘦的体型显得更加弱不禁风。散步的过程中,我常常自言自语,用手机的语音转录工具记录谈话内容,之后再根据这些内容撰写博客文章。试想,一个生活波澜不惊、终日坐在电脑前的人,能输出什么样的内容呢?若没有散步激发的灵感,我真的不知道能写些什么。我的生活太过平凡,然而我一时也分辨不出,这是不是一种幸福的状态。
谈到当前的博客创作,我的文章基本上只有文字。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是,每篇博文都经过合理的图文排版,至少应包括标题、正文、封面、插图和摘要。今天上午,我摸索了一番博客搭建平台。原本想着升级我的网站,让它更好地支持图文排版,但网站维护的成本让我望而却步。等以后有了稳定的资金流再说吧。未来的网站规划是:在保持内容创作的基础上,增加图文排版,后期开设播客栏目——我个人挺喜欢听音频节目。
我比预计时间稍晚到达公园,路途中走走停停、四处观望,还在公交站坐了一会儿。途经很多高端小区,有些甚至如别墅一般。相比之下,我居住的地方更像是一座城市中的村子。
公园入口是一个半圆形的广场。我在广场中央找了一个长椅坐下,然而那张长椅似乎遭受了严重的人为破坏,坐着非常不舒服,我只好换地方。走了大约五十米后,在另一张长椅上安顿下来。我兴致勃勃地谈论起博客未来发展的畅想。
稍作停留后,我向山顶进发。途中经过公园的标志性建筑——由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的菩萨手掌。与我同行的只有一位遛狗的大叔,我比他更早到达山腰。临近半山腰时,他问我上面还有没有台阶。我当时以为自己快到山顶了,于是告诉他“已经到山顶了”。大叔顿时如释重负,带着他的白色泰迪狗下山了。半山腰有一块人工平地,用乱石铺就,中间长着一棵树——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站在这块平地上,回望来路,一排排大约三十层高的居民楼映入眼帘,公园入口的广场仿佛坐落在山谷之中。
没有停留太久,我继续向山顶前进。几分钟后到达目的地,像我去过的很多山顶一样,这里也有一个亭子。出乎意料的是,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亭中似乎有两三人在聊天。我没有靠近他们,只是在山顶一块平地的边缘游荡,观察着这个视角下的城市。我望向山的另一面,与半山腰所见不同,这里没有一栋高楼,只有一些低矮的建筑隐匿于一望无际的树海之中。再往远处望去,尽是绵延起伏的群山,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仿佛身处某座山中的村落。
我只拍了几张照片。回过头来,发现亭中的游客已悄然离去,或许是我的到来打扰了他们的私人空间吧。我走上亭子,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在亭外看到两尊佛像以及一些香炉。其中一尊白色佛像是菩萨像,不知是谁放置于此,多少透出几分诡异的气息。
短暂停留后,我开始下山。这次我决定从来时路的另一边下山,也许会有新的发现。下山的路径先是一段台阶,随后在半山腰接上一段柏油路的平地,紧接着是一段陡峭的下坡柏油路。期间,我没有遇到任何人。由于大山与树林的阻隔,空气愈发静谧,仿佛置身田园;与此同时,也弥漫着一丝危险的气息,这让我感到兴奋。我穿着拖鞋,下坡时不得不赤脚行走,否则脚会卡在拖鞋前缘,汗水让我的脚底打滑。
走完陡坡后,我来到一块长满喇叭花的空地,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亮黄色的小花,我叫不上它们的名字。我在这里驻足片刻,走到空地中央,像《大鱼》中的男主角那样,置身花海之间。不同的是,在我面前是巍峨大山,不是一见钟情的女人。
至此,我踏上返程之路。疲惫让我变得沉默寡言,我关掉了录音。